道德规律 历历不爽 黄友敬 宇宙与人生的根本规律是道德规律。“道德”两字,是宇宙与人生,即天与人的本性本质所在,是以司马迁指出:“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史记·老子列传》)古之博大真人——老子“以其修道而养寿”,因而“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五十九章)享寿160余岁或200余岁。是以庄子深刻揭示大道玄德之妙用,乃在于“道之真以治身”。(《庄子·让王》) 老子认为,“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形之,而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也,德之贵也,夫莫之爵,而恒自然也”。(五十一章)万物之所以成为万物,都是由于“道生之,而德畜之”作用的结果,是以万物无不尊道贵德,这是永恒自然的啊! 于此,老子深刻地揭示了宇宙、万物及人生的根本规律:尊道贵德律,并阐明它乃属于自然辩证法,是“莫之爵,而恒自然也”,不是任谁的主观封爵,外加于万物,而是永恒自然的。 此是宇宙法则,就是道德法则,亦是自然法则,万物概莫能外。 法则者,规律也。规律者,道的本体运化之秩序也。 证之老子修真大道多年来入世化俗、修真实践的经历,或正或反,正者转危为安,转病为健,转祸为福;反者,逆道损德,未有能逃脱“不知常,妄作,凶”、(十六章)“不道,早已”(三十章)的归趋;其尤甚者,害道败德,亦未有能超逸“强梁者不得其死”(四十三章)的古训,难逃“疏而不失”(七十三章)恢恢天网的归宿。诚然是,种什么因,结什么果,因果规律——道德规律为其永恒不变客观自然而最根本的规律,历历不爽,概莫能外啊! 一方面是,“天道无亲,恒与善人”,(七十九章)“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五十五章) 一方面是,“天网恢恢,疏而不失”,(七十三章)“不道,早已”,(三十章)“强梁者不得其死”!(四十三章) 何以如是的截然相反呢? “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德者,道亦德之;同于失者,道亦失之。”(二十三章) 简要地说,种道得道,种德进道,种失得失,这就是大道因果观。 现在,且引《参考消息》曾经转载的,巴西《这就是》周刊 “巴西53岁的医生阿尼塞托·马丁斯进行了10年研究,得出令人吃惊的结论:卷入腐败行为的人容易得癌症、心肌梗塞、过敏症、脑溢血、心脏病等。马丁斯认为:‘腐败会导致死亡。’他对583名被控犯有各种贪污受贿罪的官员进行了研究,并与583名廉洁官员的情况进行对比。在不廉洁的官员中,60%的人生病或死亡;而廉洁官员中这个比例仅为16%。 据马丁斯说,腐败官员易得病的原因在于心理问题。报告认为:‘当违反自己的伦理道德准则时,在精神和身体上就会受到自体攻击,最终导致生病,甚至死亡。’ 研究报告中最引人注目的一段涉及16名官员的经历,这16人平均年龄41岁,全都在里约热内卢福利局工作。1979年,他们被指控利用公职谋取私利,全都被免了职。一段时间之后,这些人又重新任职。只有一个被证明是无辜的,他没有生病,其他15人均在3年后得了病,其中6人死亡!4人死于癌症,1人死于肺气肿,1人死于脑溢血。在活着的9人中,2人变成瞎子,4人患癌症,2人留有脑溢血后遗症,1人患帕金森氏综合症。 马丁斯证实,在被调查的583名腐败官员中,70%的人心理状况极差和经常服用镇静剂。” 感谢有心人马丁斯医生十年的艰辛调查与探索,从现代实际生活中提供了虽然常见却易为人忽视的无情事实:“腐败会导致死亡!”古今中外,这是一条普遍而绝对的真理啊!有道是:“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统统都报。”难道可以一律视之为迷信,而打入冷宫的吗?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十四章)道德规律,历历不爽,因果报应,触目惊心。“善人者,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二十七章) 但愿老子惊世真言,能令“虽智大迷”、而且“人之迷也,其日固久矣”(五十八章)的人们从速醒悟,知师资之贵爱,痛迷途之已远,握道德之规律,严修真之于身。 再谈道德规律 历历不爽 世人皆从人类社会伦理道德来看待人生的道德修养、道德规范、道德境界——道德人格,从中探索总结出人世间的道德规律,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统统都报”;又如:“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之类。如果进一步究问: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从何而来?它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抑是圣人救世的理论假说? 两千五百多年前的老子,予此作出了迥异于众的结论,“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其所以如此,乃是“夫莫之爵,而恒自然也”。(五十一章)这是宇宙万物及人生的根本规律——尊道贵德律,也就是道德规律,历历不爽,正是自然辩证法的客观自在的作用,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老子以他自身修道养寿,享寿一百六十余岁或两百余岁,便是我们光辉的榜样! 尊道贵德律,一体两面,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啊!从事于道者,同于道;从事于失者,同于失,历历不爽,了了分明。播什么因,得什么果,岂有自外于道德规律的? 前文举了巴西马丁斯医生十年研究的例子,可谓触目惊心!今年《天津老年时报》所载《善恶影响人寿命》,同样富有说服力。据报道:“美国耶鲁大学和加州大学的专家跟踪调查了加州阿拉米达县七千位居民,密西根大学调查研究中心对两千七百多人进行了十四年跟踪调查,三所大学得出相同的结论,并向世人宣布:善恶影响人的寿命。”他们在研究“社会关系如何影响人的死亡率”的课题时,“惊讶地发现:一个乐于助人且和他人相处融洽的人,其预期寿命显著延长,在男性中尤其如此”。这不是证明了老子说的:“天道无亲,恒与善人”(七十九章)和“圣人无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八十一章)吗?有道是“施者比受者更有福”。“相反,心怀恶意、损人利己和他人相处不融洽的人,其死亡率比正常人高出1.5-2倍。”这不是证明了老子说的:“天网恢恢,疏而不失”(七十三章)和“强梁者不得其死”(四十三章)吗? 一善一恶,一正一反,一福一祸,一寿一夭,岂不是明明白白昭示于世人?因此,他们认为:“不同种族、收入高低、体育锻炼以及生活作风,都不能影响这个具有普遍性的正确结论。”概莫能外啊!由是可见,为人处世,道德善恶是人生命运的根本规律,而提高道德人格是提高生命质量、延长生命长度、改变命运的根本途径。 他们研究发现:“善良的人长寿的原因是: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乐于助人可以激发人们对他的友爱和感激之情,他从中获得的内心温暖缓解了他在日常生活中常有的焦急。从免疫系统角度看,常常行善有益于人体免疫系统。” 且看,哈佛大学的“一次实验,让学生看一部记录片,其影片记录了一位美国妇女终生在加尔各答救助穷人和残疾者的经历。学生们被她的生动事迹感动了,随后对这些学生的唾液进行分析,发现免疫球蛋白A的数量比看记录片前增加了。这种抗体能防止呼吸道感染”。 反之,“一个心脏病常常发作,又对他人怀着敌意的人,其心脏冠状动脉堵塞的程度就比较大。再如视别人意见为敌的人,往往一触即发,暴跳如雷,容易使血压升高,甚至导致任何药物都难以治愈的高血压”。 至于那些贪污受贿、盗窃等违法乱纪的人,因为他们做贼心虚,法律的利剑悬在自己头上,所以经常坐立不安、失眠、烦躁、全身失调。他们不敢把自己的丑事向同事、家人透露,终身背着一个沉重的包袱,精神压力有增无减。这种人的寿命无论如何比大多数人都短。 他们共同认为:“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如果经常面对着周围人对你的深深感激,身心处于一种和谐的境地,就会感到越活越有意思,越活越年轻。”因此,知足常乐,“知足之足,恒足矣”!(四十六章)这同样也证明了老子说的:“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五十五章)其实,这是生活中平凡的习见的事实,也是一种平凡的真理,绝不是什么神秘莫测的事实,更不是什么迷信之类的谎言。因为,一个人自身便是实体与场的统一体,而且从属于社会、民族、国家、人类,以至于从属于天地、宇宙的实体与场,而为其中不可离析的一分子,是以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的和谐与否、自我心地的善良与否,其负载的信息与生发的能量也大相径庭,而有霄壤之别。感激哈佛大学的实验,它从免疫学的角度来予以证实,虽然不过是全豹之一斑,却也是难能可贵的。他们的结论是:“一个人要想长寿,就必须使自己成为多做好事、行善积德与社会及周围群众和睦相处的好人。” 这是从人世间的常人境界来说的,不失是一种积德养寿术。然而从《老子》的角度、从宇宙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的角度来看,则应当由此而臻于闻道而勤行,经过持久的修真证道的实践,将人生的价值定位于弘扬大道科学于世,以修之于天下、德化无极为自我人生的历史使命,那么就会实现老子所期望的不但“求以得,有罪以免”,(六十二章)而且“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三十五章)进而“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五十九章)臻于大道的真善美境界,人生亦由俗人、凡人而成为真人、圣人(平民化的圣人),“死而不亡者,寿也”。(三十三章) |
恭请您多指教:lzddpjw@163.com lzddpjw@sina.com
老子大道溥及网
Warm welcome to the Laozi's Great Dao
universal net